如翼視點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頁>如翼視點>文章內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用的素材為什么這么“老”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表時間:2022-01-12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還在用這些素材嗎,為什么這些素材一用就是災難現場?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為什么有時候看似同樣的素材,只要稍加修改就炫酷無比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問題到底出在哪了呢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么你用的素材這么“老”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先在某種程度上來說,素材的“老氣”與藝術感是有關的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越“老”的素材,它的藝術感越弱。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從來不會說一個老舊的事物或者經典的事物具有藝術感,除非它被改造了新的面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才會覺得它特別有意思,有藝術感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藝術一直突破,越突破原有認知的作品,在我們看來它的藝術感就越強。就像畢加索的作品《格爾尼卡》這種超現實主義風格當時在藝術界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像兩把椅子,我們會更傾向把更多的目光,投到一把日常生活中沒那么常見的椅子上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藝術史上,這么多藝術流派的產生,很多都可以用來說明陌生化理論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如現實主義派的畫作都非常寫實,把畫面中任何的細節都描繪得非常真實。而當印象派出現時,很驚訝繪畫還可以這樣畫,像一幅未完成的畫作,但是又把自然里瞬間的色彩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設計上也同樣的道理,從擬物化設計過渡到現在的扁平化設計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手機界面上來說,已經經歷了一個時代的轉換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當我們現在回看這種擬物設計的時候,就會感覺是很“老”的設計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大家明白了,為什么前面那些素材我們認為是“老素材”了嗎?沒錯,正因為它們已經被用得太多了,不僅產生了視覺疲勞,而且就像擬物化圖標一樣,它已經帶有舊時代感了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還是覺得概念很模糊,還是不知道怎么判斷素材的新舊,可以從以上這幾個角度入手。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雖然配色會因不同的項目有所區別,但是在總結資料的時候,還是發現了一些大致的趨向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發現,很多一些老素材用色跨度很大,顏色普遍存在灰調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我們認為最新作品使用的素材里,它們的顏色更加簡練、清晰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時會避免使用灰調的顏色,主要集中在拾色器的上半部分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且新素材的顏色數量較少、邊緣很明確,不會像老素材一樣用多種色塊去營造體積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相比,在這里總結出“老”素材它們的用色偏灰調、顏色量太多、顏色區分不明顯的趨向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如這張素材,雖然人物的造型不像老素材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是因為整個畫面灰調很重,給人一種整個畫面是老照片的感覺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只要減少灰調的使用,老素材的印象就能減弱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者做一個更極端的對比,嘗試使用飽和度更高、更明亮的顏色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過這前后的對比應該也能感受到顏色對于素材的影響。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個創造是指需要打破對日常事物的固有形象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,很多“老”素材都和日常事物差別不大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為本來對日常的物體已經熟悉了,所以會導致我們在看到這種素材時,內心是沒有驚喜的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像這個素材,為什么在現在看來已經有點過時了呢?因為它幾乎沒有創造性。這些素材的剪影像是從照片里直接摳出來,再進行填充黑白的素材。它沒有經過自主意識的再創造。導致我們在看這種素材的時候與真實世界連接,沒有新鮮感。到底什么樣才算是再創造呢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接下來我通過修改這個圖像進行講解。首先對它的細節進行簡化。雖然簡化了很多細節,但是人物的比例都是日常最常見的人體比例,需要改變,讓它看起來更不符合現實常見的樣子,就是陌生化的處理,在這里我選擇對它的肌肉進行夸張化和圖形化的處理。最后就是細節的變化,修改動作和添加一些裝飾線條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比原圖形,修改后的圖形是不是就更具有現代化的處理?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如說我們簡化一個蛋糕時,它看起來雖然不至于太老氣,但是很平淡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加上沒有修改過的顏色,這個素材就更沒有亮點了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家能想到蛋糕還能用這個形式表現嗎?這是服部一成的作品,畫面沒有特別多的元素,僅僅是用不同顏色不同方向的線條通過錯位來表現蛋糕的形狀,卻讓我們覺得很新鮮,它為什么能有這種眼前一亮的感覺,是因為它使用的元素不再受限于現實世界的顏色與形式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來舉例,我們現在在腦海里想像,“花”的形象是怎么樣的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它一定要這么具象嗎?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它一定要有花瓣嗎?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是否只用一條根莖與紅色的漸變,就能把“花”的形象描繪出來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想要讓它的形象更為明顯,增加數量或者添加相關聯的文案等方式都可以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了解更多的創造性的思考,可以參考《教你真正的圖形創意方法》這一篇教程里的圖形衍生這一步驟。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不會籠統地將某一種具體的風格判死刑,因為各種風格之間的界定比較模糊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這里只是講關于素材風格的特點趨勢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先是開頭也有提到的,現在的風格相比以前,趨向于扁平化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會再追求物體畫得更寫實更繁雜、反而更簡化,會選擇在筆觸、顏色等方面強化細節感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實除了不扁平化,這些看起來比較“老”的素材還存在一個問題,這些素材在繪畫上不夠清晰鮮明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既不偏向寫實、也不屬于扁平抽象,非常模棱兩可。同時風格特征也不夠鮮明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一個題材,不同的插畫師會有不同的演繹,比如裝飾感特別強,比如涂鴉感、或者忽視透視的設計?,F在對于風格的多樣性非常寬容,只要特征足夠明確大膽,就不會那么老氣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所講的這些角度并不是獨立的,它們互相影響互相聯系。既然知道這些素材“老氣”,當然不能直接使用它,除了直接使用,這些素材可以作為參考或者靈感,通過顏色、創造性或者風格的修改,讓它煥然一新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如在我們眼里已經被看膩的認為很“土”的高純度色塊的設計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高田唯的設計里,同樣的色塊和高飽和度的色彩卻能在日本引起一場騷動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面講的“老”素材常出現的色塊過渡的處理方式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卻是瑪蒂爾德·克雷蒂埃插圖的風格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有時候我們認為老氣的素材,同樣能夠帶給我們靈感和提供借鑒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如我們需要做一張簡單的研森圣誕節日海報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找素材的過程中,會發現很難找到合適的素材,圣誕樹的素材都太過于常見和花哨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各材質元素還堆疊在一起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禁發出疑問,表現圣誕一定需要很多元素堆疊嗎?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說想要營造圣誕的印象,使用紅綠配色就能達到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圣誕的熱鬧感通過控制版面的跳躍率和版面率就可以達到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是不得不說,版面的確缺少一個有關圣誕的主體,讓人在短時間分辨出這是有關圣誕的海報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前面對于“老氣”的思考中,不一定要使用繁雜元素的素材,但是需要從這些素材里選一個修改的方向,對它進行分析。這個素材同樣存在過于設計化的問題,比如說外圈的綢帶很多余,為了達到立體鏡面的材質效果,顏色的形態和種類太多等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以先為它的形態進行簡化。而這個形態是比較常見的,所以需要為它加上一個陌生化的表現。這里就選擇了使用近幾年流行起來的金屬材質,因為印象中的圣誕樹沒有金屬的。最后,問自己一句,還有哪些可以顛覆自己對于日常的設計。比如說圣誕樹一定要綠色的嗎?不一定,因為這個形狀已經能讓我們聯想到樹了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只需要在版面里加上一些綠色的元素就可以加強對于圣誕的印象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以參考原素材里,圣誕周圍的小點綴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背景加個漸變讓它看起來不那么沉悶。最后也可以在這個基礎之上做一些簡單的動效。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篇教程主要從顏色、創造性、風格上總結素材老氣的規律,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要多關注優秀作品與設計趨向,與時代共進步?,F在所討論的“老”素材與“新”素材是基于此刻的時間點,至于未來這些“新”素材會不會又被認為是“老”素材,那就需要等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了。好了,今天的教程就結束了,下期再見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研習設K先生  如翼推薦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嗯啊视频爱久,激情亚洲丁香久久香,精品九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站,高清特级视频